běn

本体


拼音běn tǐ
注音ㄅㄣˇ ㄊ一ˇ

繁体本體
词性名词
港台喻體

本体

词语解释

本体[ běn tǐ ]

⒈  事物的本身。

八音有本体,五音有自然——阮籍《乐论》

thing-in-itself;

⒉  哲学名词。形成现象的根本实体(常与“现象”相对)

noumenon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事物的原样或自身。

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又集驳议三十篇,以类相从,凡八十二事。其见《汉书》二十五,《汉记》四,皆删叙润色,以全本体。”
《北史·魏彭城王勰传》:“帝曰:‘虽琱琢一字,犹是玉之本体。’”
邹鲁 《中国同盟会》:“军事用票发行之后,流通世面,与实银同一使用。然其本体无真价,不过代表实银。”

⒉  原来的体制、格局。

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余按 周处 此志……更为失誌记之本体,差实録之常经矣。”

⒊  主体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“然繁辞虽积,而本体易总,述道言治,枝条《五经》。”

⒋  引申为根本的。

李广田 《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》:“这段话真是简单扼要,说出了今天的文学的本体问题。”

⒌  佛教称诸法的根本自体或与应身相对的法身。

《大日经》卷七:“一身与二身,乃至无量身,同入本体。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惟二公暂入轮迴,旋归本体,无故现此泡影,则不可以理推。”

国语辞典

本体[ běn tǐ ]

⒈  事物的本身。

⒉  支持言论、主张的根本思想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「然繁辞虽积,而本体易总,述道言治,枝条五经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本体"的意思解释、本体是什么意思由找词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许多纯天然半宝石的本体颜色都比较暗淡,经加工染色后的色彩会变的娇艳欲滴,使人爱不释手,与外界的色彩可相得益彰。

2.只见朱栏画栋,富丽堂皇,奇花异草,宛若仙山琼阁,别有洞天,君若尘的大志向就是:周天星斗皆为我所用,周身孔窍皆为诸天,本体化为诸天之时就是剑道大成之日……

3.自三皇以降,先秦诸子,汉唐经学,宋明理学,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。三字一出,洞见全体,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,任凭你考三王、叩天地、质鬼神、俟后圣,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,致良知之教也。

4.辜鸿铭在西方文学家中喜欢引述华兹华斯,在中国文论家中比较欣赏袁枚,但对这两个文学家的某些持论都十分不以为然,因为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注重文学形式,贬抑文学道德本体内涵的价值,这样的观念无论如何难以为辜鸿铭所接受。

5.这笔专项资金将用于交河故城、高昌故城、北庭故城等26处文物遗址进行本体保护、设施建设,以及考古调查、勘探、测绘和发掘。

6.根据金隆的发展要求,并结合金隆的生产实践,阐述了金隆闪速炉本体的改造措施.

7.我曾经看到有人描写父爱“父爱如山”。以前的我根本体会不到父爱。其实父爱真是严肃的,他只是不会表达。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:“我爱你,宝贝。”类似肉麻的话。当我想要什么时,他都会努力的满足我。

8.心是宇宙的本体,万物的主宰,安身立命的根据,衡量是非的标准。天地间诸事诸物,举凡纲常伦理,言行举止,成败荣辱,皆不出于我心。

9.然而,理性的本体化已经使理性和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
10.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,另写一组句子。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,意思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