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àishī

太师


拼音tài shī
注音ㄊㄞˋ ㄕ

繁体太師

太师

词语解释

太师[ tài shī ]

⒈  官名,西周置,为辅弼国君之臣,历代相因,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多为大官的加衔,无实际的职权。后又指太子太师,即辅导太子之官。

Grand Tutor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三公之最尊者。 周 置,为辅弼国君之官。

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
孔 传:“师,天子所师法。”
秦 废。 汉 复置。后代相沿,多为重臣加衔,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,并无实职。亦指太子太师,为辅导太子之官。参见“太傅”、“太保”。 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”
孔 传:“师,天子所师法。”

⒉  古代乐官之长。

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昔 正考父 校 商 之名颂十二篇於 周 太师。”
韦昭 注:“太师,乐官之长,掌教诗、乐。”
《荀子·乐论》:“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,太师之事也。”
汉 班固 《东都赋》:“尔乃食举《雍》《彻》,太师奏乐。”

⒊  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。
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君瑞 敬身,太师忙答。”
元 无名氏 《猿听经》第三折:“太师一一问根芽,小生也曾得志贯京华。”

⒋  复姓。 周 有 太师疵。见《史记·周世家》。

国语辞典

太师[ tài shī ]

⒈  职官名。三公之最尊者。三公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
《史记·卷三八·宋微子世家》:「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,欲死之,及去,未能自决,乃问于太师、少师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回》:「本欲留将军止宿,恐太师见疑。」

⒉  古代乐官之长。掌管乐律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:「于是就太师以正雅颂,因鲁史以修春秋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太师"的意思解释、太师是什么意思由千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说罢,云中子取文房四宝,留笔迹在司天台杜太师照墙上。

2.鲁太师的确博识,靠海渔猎还是比较艰难,白家只是一个中型家族,已经没落很久了。

3.太师之言如暮鼓晨钟,乃是我辈之楷模,关旭不才,纵使马革裹尸,也决不让胡虏越我大周边境半步!

4.臧大人一直等着做太师爷,没想到等到的是女儿自尽的噩耗,他便将此事启奏皇上。

5.万历十年(1582),明帝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,元辅张居正溘然长逝,享年57岁,就在其死后的前九天,万历皇帝加封他“太师”。

6.胜道婆忐忑不安地坐在会客堂的太师椅上,露出一种五内如焚的悲痛神色。

7.这只太师椅与整座松风筑格格不入,它宽大,笨重,颓老,荒唐,但坐卧者是江玉楼,就完全不同了。

8.如果说西施是中国美女间谍的鼻祖,那越王勾践也就是训练美女间谍的太师爷了。

9., 那太师是阎罗王殿下第一权臣,平日靠托了阎王势,作威作福,卖官鬻音玉,卖爵,无所不为的。

10.百千万贯犹嫌少,堆积黄金北斗边;可惜太师无脚费,不能搬运到黄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