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仕和致事有什么区别?


  致仕:交回官衔,即离休。如:永宁年间,称病上书致仕。-《后汉书》

  古代官员通常被称为“官员”,古人也常见的名字,如官员、政治和休息,盖指官员辞职回家。起源于周朝,汉代以后形成了一个制度。

  1、辞去官衔。一般来说,官员的年龄是70岁,如果他们有疾病,他们会提前。官员如何称之为官员,官员后的工资数量是否与朝见有关,与其原始的官品、功绩和皇帝的宠爱程度有关。又称“休致”。2、官员的简称。《续资治通鉴》宋高宗绍兴五年:“是月,龙图阁,直学士,致仕。杨时,卒,年八十三。”

  致事:是一个汉语词,指的是报告施政情况,也指弃官。

  1、报告施政情况。2、犹致仕,弃官。出处:

  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年底,百官府各正其治,受其会,听其致事,诏王废除。”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:“岁末,令群官致事。”

  《礼记·曲礼》:“医生七十而致事。” 郑玄,注:“致其所掌的事于君而告老。”《北齐书·杜璧传》:“岁余,以年迈为事。”参照“参照“” 致仕 ”。

  扩展阅读高祖皇帝改以往的银莬[wèn](新生草)符为银鱼符。玄宗时佩鱼范围扩大,后许终身佩鱼:“开元初,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、金鱼袋,都督、刺史品卑者假绯、鱼袋,五品以上检校、试、判官皆佩鱼。中书令张嘉贞奏,致仕者佩鱼终身,自是百官赏绯、紫,必兼鱼袋,谓之章服。”——章服制度至此完善明确。章服制度化之后,百官请绯、紫之服,必须经过朝廷严格考核,且依据官员的具体状况区别对待,够资格者方才授予。此外,晚唐针对颁受章服混乱之况,进一步从体制上加以规整。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后,也在不断修改完善,它上承周汉传统,从服装配套、服装质料、纹饰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。